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谁语争锋”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圆桌会议顺利召开

来源: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发布时间:2024-04-22浏览次数:95

 

4月20日,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举办的“谁语争锋”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圆桌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聚焦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学科求实鼎新之道,围绕外语学科的创新型、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本次会议大咖云集,邀请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安外国语大学王启龙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教授、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向明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赵军峰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许宏教授、郑州大学葛继勇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天伟教授等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王勇刚书记、陈美华院长携全体领导班子、系部负责人、教授及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开闭幕式由成思副院长主持。

在会议开幕式致辞中,王勇刚书记介绍了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学科建设情况,强调了外语学科在现代中国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并概述了学院在多语种、高层次学科平台建设上的成果。为顺应外语学科变革新趋势,立足中国特色,对接国家需求,学院积极探索学科交叉,以期突破外国语言文学传统学科方向与新兴科技融合的瓶颈。学院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与各位专家共同探讨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方法途径,为国家语言战略发展、国际话语权建设尽绵薄之力。

会议共设置3组主旨发言,针对外语学科建设守正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外语视域下的区域国别研究、国际传播能力与话语权提升、国家语言战略与语言能力建构等关键议题开展了9场精彩的主旨发言,为外语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第一组主旨发言立足人工智能时代,从宏观角度探讨了新时代外语学科建设及我国关键语言建设等议题。彭青龙教授首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和专业建设何去何从”的报告,探讨了外语教育在技术革命和全球变局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向明友教授以“新质生产力呼唤3.0版本的外语人”为题,分析了新时代外语教育中生产力的变化和对教育实践的新要求。张天伟教授以“中国关键外语战略与国家外语能力建构”为题,讨论了我国外语教育现存的问题及关键语言建设的路径。

第二组主旨发言落脚于具体的专业建设及研究方向,三位专家就文学经典国际传播、小语种专业面临的挑战及新发展方向等议题提出了深刻的分析和建议。赵军峰教授以“新时代法律文学经典外译与国际传播进路”为题,指出应将文学经典外译作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题中之义。许宏教授作了题为“小语种专业的现状与挑战”的报告,聚焦小语种专业在人工智能影响下的教育调整。葛继勇教授以“从国别到区域——日语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新转向”为题,阐明从日本学拓展至东亚学、从国别转向区域是日语学科新的发展契机。王启龙教授总结表示,在国际传播与区域国别视阈下,外语学科需“识变”“应变”“求变”以适应新时代背景。

第三组主旨发言聚焦外语学科的守正创新,阐述了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和实践举措。查明建教授以“外语学科:如何守正,怎样创新?”为题,探讨了在AI时代保持学科本质的同时应寻求创新的方法。郭英剑教授的报告题为“外语学科的重大变化及其对未来的深刻影响”,重点探讨了ChatGPT影响下外语学科如何应对、教师如何发展的问题。杨金才教授以“关于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为题,就外语教育理念改革、外语教材重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人工智能赋能外语学科发展的课程思政研究等议题分享真知灼见。

在圆桌讨论环节,学院领导及老师就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区域国别研究博士点建设两个议题征询专家建议。专家们肯定了近年来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在学科建设上的迅猛发展和取得的喜人成绩,就导师激励政策、学生科研素质培养、资源分配、师资队伍建设、品牌特色凝练等提出宝贵建议。

会议闭幕式上,陈美华院长指出,本次会议的主题高度契合当前国家在优化外语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核心需求,展现外语人在国家发展新形势下推动学科发展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专家们就外语学科发展理念、建设路径、人才培养、科学赋能等方面分享的真知灼见对于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未来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百余年的积淀和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学科获得快速发展,形成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适应“新文科”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要求、与学校“精品文科”建设相匹配的学科优势与特色。bv伟德国际体育官方网站积极建设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致力于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学科交叉协同、提升关键技术领域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期待更多高水平人才加入,聚力打造助力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助燃剂”、科研成果产出的“新高地”。

(文/刘森、韩阳、张婷婷 图/徐琦、王颐宁 编辑/张婷婷)